已故的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以其在苹果公司的创新理念而闻名,他在 2007 年首次推出 iPhone 时遇到了一个独特的挑战。该设备是一个开创性的概念,但还没有做好公开亮相的准备。以挑战极限著称的乔布斯精心策划的演示,与其说是展示功能齐全的产品,不如说是一种艺术幻觉。
乔布斯坚持采用现场演示的方式,一改硅谷常见的预先录制演示方式。为了确保他雄心勃勃的计划取得成功,苹果公司的开发团队设计了一条 "黄金路径"--精心编排的一系列动作,旨在将演示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风险降至最低。乔布斯还要求,无论实际信号质量如何,iPhone 手机都要始终显示全部信号强度。这是为了令人信服地展示手机的无线功能。
另一个主要障碍是 iPhone 的内存容量有限,只有 128 兆字节,无法满足未完成的、资源繁重的应用程序的需要。为了规避这一问题,乔布斯在舞台上使用了多部 iPhone,根据需要进行切换,以控制内存限制。
乔布斯花了五天时间排练演示,这足以证明这次活动对苹果公司的重要性。演示当天,尽管技术故障的风险很高,乔布斯还是顺利完成了 90 分钟的演示,没有出现任何明显问题,这在了解后台挑战的人看来几乎是个奇迹。
iPhone 的开发过程充满了神秘色彩。苹果公司的谨慎文化显而易见,工程师们签署了多份保密协议,消失在高度安全的区域内,从事这个在内部被视为登月项目的工作。在这种紧张的环境下,工程师和经理们在演示过程中酗酒并喝醉以缓解紧张情绪,他们充分意识到这款设备的脆弱性和 "漏洞百出"。
最初的 iPhone 在设计上也面临挑战。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设计总监乔尼-艾维最初设想的 iPhone 完全由拉丝铝制成,但后来由于担心无线电波干扰而作了修改。乔布斯最终展示的原型是在各种限制条件下独创性的奇迹,在内部挑战中展示了一款革命性的设备。
2007 年 1 月 9 日,当乔布斯走上演讲台时,全世界都看到他自信满满地展示了一款革命性的手机。然而在幕后,却是另一番景象。开发过程一波三折,工程师之间分歧不断,人员流动频繁。
台上演示的设备只是一个不完整的原型,无法保证稳定性。乔布斯完美无瑕的演示是精心安排的一系列任务,旨在避免任何系统崩溃。尽管后台一片混乱,技术上也有限制,但演示还是取得了成功,成为科技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为 iPhone 对智能手机行业的巨大影响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