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说读书无用?

一:不会读

针对实用性的书,我们要谨记:“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上,在讨论阅读实用性的书的四个基本问题中,第四个问题也是这个。

为什么“这与我有什么关系呢”那么重要?

原因有三点:

  1. 任何领域/书籍 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也有相当多你不需要学习的。所以,没必要把书读完。
  2. **读得越多,不见得用得越多。**回忆一下:彻底读完的书是否为帮助最大的书?
  3. 只要能把书上的知识应用到工作上,那么书创造的价值就远远超过书价了。

二:阅读无法创造价值,但改变行为可以

因为阅读本身不能创建价值,改变行为可以创建价值;那么行为的改变,来源于知识的内化和反思之后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以知识为中心”的,需要理解和记忆后,进行考试

但对于成年人,你的学习方式应该“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只要能内化,改变行为,应用上即可

那么成年人(职场人)的学习方式,应该“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

就比如:即使我们熟读《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并不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因为像《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这类书,是实用性的书籍**,如果不能内化,改变自己的行为,在实践中应用和检验,那有什么用?**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犯这样的错?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第一:没有应用的场景,不能马上的输出应用,读了它只是作为知识储备,或者说,**换了一个地方进行「堆积」**而已。 第二:无法进行内化和反思后应用,改变行为。就好比:老师课堂上教怎么做?每个同学执行做的时候,又会有差异。这需要我们多去实践,反思总结,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关联。

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5条公理

  1. 自我导向。主动诊断自身的学习需求,规划,实施和评估自身的学习经验
  2. 关联经验。能基于自身的经验,跟别人请教学习他人的经验。
  3. 强调实践。考虑“是否用得上”的学习标准
  4. 聚焦于实际问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学习,而不是考试
  5. 内在驱动:自我提升的内在驱动的学习。

所以对于读书无用的人,他们还停留在“以知识为中心”的学生时代,不知道成人/职场人的教育应该“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为中心,也不懂得如何将知识内化,不会去改变自己的行为。

那如何将知识内化,并改变自己的行为?

先提个问题:“为什么培训比读书贵”?

培训的内容跟书的核心内容相同为什么价格相差百倍,企业还不断交钱做培训

因为精心设计的现场学习效果(培训)比读书的效果好。能够帮助学习者内化,拆己所用。帮助学习者激活和反思了过往的经验,设想和规划了未来的行动,以及现场的技能演练。

那到底培训的效果比书好多少?下面公式告诉你:

所以好在X:那X到底是什么?(如图一)

内化:拆己所用这个过程中通常包括学习者激活和反思了过往的经验,设想和规划了未来的行动,以及现场的技能演练

Untitled

                       如图一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培训」可以作为「被引导的学习」,而「读书」是「自我发现的学习」

短期来说,被引导的学习更好,更容易确定方向,有目标,可执行性强。而自我发现学习,则是长期。因为脱离固定的场所,环境,得自我学习,自我摸索和突破。

培训之所以比阅读更好,关键就在于它能体现出对成人学习特点的尊重和配合,以及对成人教育学理论体系的5条公理切实的落地和操作

学习者在拆为己用的过程中反复“体验”和“反思”,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将知识应用于工作与生活

那么如何通过读书达到培训的效果呢?

通过「拆书法」

拆书法分为供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供组织学习的拆书法。

**个人学习:通过运用“便签学习法”**,让人读一本致用类图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组织学习:依靠“RIA现场学习”,由拆书家将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培训,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下面一一介绍

组织学习:如何操作“RIA现场学习”法

首先,要一本能带来核心知识的书。

其次,需要一个拆书家,带领我们拆解原书某页,

接着,让读者阅读,引用他们联想自身的经验,理解内化和应用。

Untitled

                     图二:RIA核心环节

具体3个核心环节:(如图二)

这里的关键需要一个拆书家。

什么是拆书家?

需要一个人带领大家进行,不需要像培训者那么权威,以及精彩的表达能力。

只需要:带领学习者,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进他们参与和催化他们应用。必要时进行讲解和点评。

拆书家的作用是

激活学习者的经验,促进学习者的参与,催化学习者的应用,还需要适当讲解,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可以适当点评,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自我反思。

那么如果拆书家没有丰富的经验将知识转为案例怎么办

  1. 书中有案例,只需要结合当下的情景,时代,进行转述原书案例即可。
  2. 学习者互相之间的案例,是最好的案例。不失为很好的启发。

个人学习:便签法—“拆书”7步曲

  1. 确定拆的书是实用性的图书。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升能力,应用在工作和生活上的。
  2. 快速阅读,当被卡住的时候,**问自己“这对我有多重要?”**重要就放慢速度,细读相关的内容。
  3. 在便签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内容,并贴在相应的书页上。
  4. 针对I的内容,问自己是否有经历/听过/见过的事,然后写在便签A1上,贴到便签I旁边(控制在1个便签内)
  5. 规划今后应用:先写好应用目标,在写下实现的具体行动,然后写在便签A2上,贴在相应的书页上。(要求:内容清晰,精炼)
  6. 在贴了便签的书页旁边,贴一张标签,作为学习资料,便于以后提醒自己。
  7. 看完书后,把所有A2贴在墙上/冰箱上,提醒自己落实行动

细说三张标签的标准(如图三)

便签I:重述知识的标准。

便签A1:内化的知识标准。

便签A2:应用知识的标准。

便签标准.png

不好便签&不错的便签对比(图三)

便签法所需要的工具

最重要的工具是3个不同颜色的便签,记录3种笔记

  1. 便签I:用自己语言重述信息(阅读的内容)
  2. 便签A1:自己的相关经验
  3. 便签A2:我的应用(目标&行动)

注意:「便签I」在卡片笔记中,要用自己语言重述信息(读书的内容)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分析阅读的原则六中,还有《卡片笔记法》都有提到:划线&摘抄笔记不是你的,只有通过用自己的话说一遍,才是你的

职场人的迷茫-我该学习什么技能?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拆书法了,那么在众多的必备技能中,我们该学习什么技能呢?

现状:职场人的迷茫,对于缺乏规划的职场人,最在乎解决自己痛点的能力。越是迷茫,越是没有职业规划的人,越在乎这些,导致自己乱学习一通。比如:ppt,时间管理,美化简历和面试技巧

但这种“脚疼医脚”的学习通常不能帮助你获得能力的提升,只是些皮毛或花招儿罢了。

那么我该学习什么技能?

在学习任何技能前,最应该学习的是:学习能力(关键和特殊

提升学习能力|核心:分析与整理能力

首先我们得了解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信息?

知识与信息的关系

知识是信息呈现的一种(如图5);

他是由:专家/权威给出的,包含一定上下文的信息。 而上下文的信息,主要表现为:前因后果和适用边界。

并且结构比较清晰,具备“可证伪性”。

比如:网上的“一天要喝8杯水”。这句话为信息,其上下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