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两年里,集中探索了和欲望、焦虑、恐惧、倦怠等情绪相处的方法,但和痛苦的相处却似乎没有单独拎出来思考过。这次我们不谈产品,谈谈和自我的关系 —— 痛苦的意义。
这次思考启发自于韩炳哲的《妥协社会》。之前产品沉思录推荐过韩炳哲的不少内容,比如《倦怠社会》中对无聊的思考等。他的书不好读,因为有很多专有名词和背景信息,但又总有一些启发,就像鱼感觉不到水一样,他总能从我们习以为常的行为中,看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每次读他的书时,都没有试图去彻底理解每个字的意思,而是从中找到新的启发性视角,让自己能有一种新的看待世界的方法 —— 所以本篇分享未必包含了他的本意,而是一次夹带私货的分享。
痛苦是什么
- 痛苦并非是指物理上的病痛,也指思想上的痛苦。
- **痛苦即关联,**拒绝一切痛苦状态的人,是没有建立关系能力的。比如为了避免失恋的痛苦,导致恐惧于建立亲密关系;为了避免付出没有回报的痛苦,选择每天划水摸鱼 —— 当我们开始不断妥协时,虽然规避了痛苦,但也在让自己麻木。
- **痛苦即真实,**抵抗痛苦时让我们感觉到真实,而妥协则是麻醉。社交媒体的点赞泛滥,导致我们感受力钝化,对一切无动于衷,变的麻木。其实一切真实的东西都是痛苦的,真理是痛苦的,痛苦是检验真理的可靠标准。实事求是中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接受不愉快的事实。
- **痛苦勾勒出自己,**描绘出自己的轮廓。以自己为例,从上家公司离开,很大的痛苦在于要把自己花了几年的产品交出去;而职级、Title、收入,其实都没让我如此痛苦。反之,正是这些痛苦定义了自己是谁。
- 如果没有痛苦,我们就必须找到更强烈的刺激,来感受到自己存在。比如消费更加暴力色情的内容、尝试各种极限运动或者不可描述的事情。
痛苦的价值
- 精神即痛苦,因为唯有通过痛苦,精神才能获得新的洞见。精神的成长依赖于战胜痛苦,没有痛苦,精神就是一成不变的。没有痛苦,就不可能与曾在的过往彻底决裂。越是能苦中寻乐的人,就越深刻。一个人如果未曾深入人类的痛苦,也就无法从内心最深处笑出来。
- **痛苦不仅仅是一种体验,而是以否定性为前提,引发我们具体的变化。**比如你作为一个「体验」过画油画的人,虽然知道油画的技巧和方法,但是无法改变的自己行为;但当一个经历过被摄影术抢了饭碗的画家,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才能让其行为发生彻底的转变 —— 而在今日,我们更多惧怕痛苦,开启任何新的探索时,总会选择浅浅的体验,不去建立过度深厚的关系。
- **其实痛苦往往动摇了惯常的意义关联,强迫精神进行彻底的视角转换。**与快乐不同,痛苦会启动反思过程,带来全新看待问题的方法。比如在这次创业途中,也是因为之前的种种痛苦经历,让我们选择和过去的经验与惯性决裂,去做 Small Businesses Owner。
- 当我们感到痛苦时,才是真正被嵌入整个架构中,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比如为何摸鱼也没有那么快乐,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一个零件,事情的成败和我们无关,感受不到任何意义。其实只有真正的归属关系受到威胁时,痛苦才会出现。如果没有痛苦,我们就会丧失目标,没有能力获得真理与洞见。
- 没有痛苦,就没有奔向新事物的征程,也就没有历史。永远去创立,同时也必须永远去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