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 iPhone 的死忠粉丝,我曾对于国产手机充满偏见的。**而一个有偏见的人,往往是很难看到事物的全貌。**OPPO R9S 就曾经给过我一个独特的启发(虽然未必是他们的本意)

作为一个追赶者,财大气粗就算了,比如微软撒币 Xbox 大战索尼 PS 的故事。但在智能手机市场,领头的又是最有钱的,这就尴尬了。那么在弹药(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寻找到市场的差异并且击中用户的痛点呢?我看到 OPPO 的产品从以下三个方面给出了比较有趣的答案。

追赶者:不重新发明轮子

早期 Android 系统上是没有 iPhone 图标上的小红点的,但我们曾经做过测试,有小红点能提高 10% 的日活。是不是有比这个更好的方案?也许有吧,但为何要重新发明轮子呢?于是乎在 OPPO 的系统上,硬生生的通过额外的代码,实现了类似 iOS 的这个功能。

类似的功能还有很多,能看早期 ColorOS 对 iOS 的各种致敬。

有限:只解决最能感知的几个触点

Android 手机用久了会卡,主要是因为各个 App 之间相互叫醒,甚至偷偷自动启动。OPPO 怎么优化的呢?一刀切的白名单制,只有微信/头条这种级别的产品才给一些权限,其他一律默认关闭。不仅如此,还取消了加载动画,提高了动画速度。这样一来,既节省了内存,又加速了体感。

我岳母一直都觉得那台 OPPO 用的挺流畅的,也许其他普通人用户也会这么觉得。

最优解:在核心上不断投入

充电五分钟,通话两小时。第一次使用 OPPO 快充后,真的觉得当年 iPhone 充电堪比龟速;拍照不说还原真实度如何,美颜功能至少做的无话可说,尤其是自拍场景;各种杀进程改权限,但是待机时间是真变长了。轻薄的如若无物,比今天的 iPhone 12 Mini 还要轻薄,边框极窄,手感真的没话说。

小结

并不是鼓励抄袭有理,或者是替谁的鸡贼洗地。许多时候后发面临的困难本来就多,活着才有翻盘的可能。想想那些试图收购苹果的勇士今何在?—— 而 OPPO 这些年熬过来后,也还是带来不少惊喜的,比如 fold 折叠机的思路。

这些思路也体现在小报童上,比如用了微信服务号通知而不是开发 App (不重新发明轮子);只做付费专栏,只在网页端提供富文本编辑器;(解决创作者最有感知的部分);对降低创作履约成本不断的探索,如比 newsletter 更简单的专栏形式,再到比专栏履约压力还小的小册(核心投入)。

别总想着处处创新,先试着做个打不死且有特色的小强活下来,如何?

记得 Mars 有一句总结特别精辟:你们做的产品都是看起来很粗糙,但是用起来却很顺手 —— 在目前资源有限的时候,姑且当作褒义吧。

所以下面这个时刻,是否也是追赶者的有限子最优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