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注定是不平静的一年。春天,人们才刚刚从新冠疫情中基本走出来,没想到,病菌们就在秋天合起伙来又给我们上了沉重的一课。在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可能只有医院的业绩还在稳步提升了。
一时间,风声鹤唳。在我的日常生活里,有一个叫「妈妈觉得你感冒」的场景时有发生。触发条件是我或者爸爸,在妈妈面前咳嗽或打喷嚏。此时,她就会投来审视的目光,然后质疑到:你是不是感冒了?
一语成谶——我、我爸和我妈三个人最后都中招了。
我相信,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应对感冒的方法和「神药」。但很快,我就被排除在家庭感冒对抗会议的讨论之外,因为我坚持只在症状最严重的几天服用「泰诺」缓解症状。这种行为无疑是和家庭的传统方式相违背的。
这并不奇怪,在目前的环境下,我们可以很轻松的在药店买到五花八门的治疗「感冒」的药物。同时,去一趟医院的时间和经济成本都很高。像感冒这种既「小」又常见的问题,每个人肯定都会有自己一套应对的经验,毕竟谁还没有得过几次感冒那。
但站在现代医学的角度上,很多人甚至都没有分清自己得的是哪种「感冒」。如果我们将很多种症状相近的情况混为一谈,使用一次或几次的经验去进行应对,就很有可能出现药物、治疗手段误用或者滥用的情况。
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即使是我周围的很多医护人员,都没有分清楚其中的区别。一天早晚数种药物吃进肚子,服药的时候,有一种像是得了某种绝症的决绝感。结果到头来,不吃药 7 天好,吃药一周好。而碰巧某种药物在适当的时机出现在了你的服用列表上,于是立马升级成了「神药」。
「我上次感冒,吃了 xxx 一下子就好了。」
「你要是听我的,吃两片 xxx 早就好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
呼吸道感染简单分类
在日常的语境下,我们使用「感冒」这个词,一般是指代了出现发烧、流涕、打喷嚏、咳嗽等症状的一类疾病。而在医学专业语境下,更为准确的用词应该是呼吸道感染,而「感冒」一般只用来指普通感冒。
我们的呼吸道分为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上呼吸道包括鼻腔、鼻窦、咽和喉,下呼吸道则包括气管、支气管和肺。这些部分共同协作,使得空气能够顺利地在肺部完成交换。上呼吸道感染指的是累及鼻腔、鼻窦、咽、喉部的感染,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鼻炎、咽喉炎等,最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打喷嚏、喉咙痛等。而下呼吸道感染则是指累及气管、支气管和肺的感染,如各种支气管炎和肺炎,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胸痛等。1
虽然这两种感染在解剖位置上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因为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可以发展成下呼吸道感染,尤其是当你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儿童和老人)。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来势汹汹的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特定的下呼吸道感染,与感冒在病原体和感染部位上都有所不同,因此将支原体肺炎视为感冒的一种类型是不准确的。
特征
普通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