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一部关于 Xbox 诞生的纪录片,一个后发先至的故事,一个宫斗的故事,更关键的是里面许多失败和反思的东西,很有启发。记录一些印象深刻的部分,非时间轴顺序,按照主题来重新组合了下。

B 站有高清版,点此传送

1. 起点(内外环境)

Xbox 的原意是 Direct X box,一个装应用程序的小盒子。Direct X 是一种通用接口,可以让以 windows 为平台的游戏执行效率更高,而不用为每种硬件单独优化 —— 要知道早年 windows 打个游戏,装驱动都得弄半天。

当时写出来 Direct X 的小团队(四个人)突发奇想,如果基于这个技术和 win 的平台,打造一个对游戏开发者很友好的平台,会如何?毕竟当时开发游戏都是被任天堂和 PS 支配的恐惧,所有的技术文档都是日文,还有很多架构不透明。但那是九十年代,微软还是一家「效率」公司,核心是 windows 和 office,内部遇到很大的阻力。这个项目立项就是一个大型宫斗剧,赢下来的主要有几个核心:

  1. 找到了外敌吓唬盖茨 —— 虽然微软占领了书房,但是 PS 要占领客厅,然后再把微软给吃掉,这可把盖茨给吓坏了。
  2. 找到了内部关键人物 —— ED FRIES ,这个从实习生就在微软工作的人,熟悉内部所有结构,也和盖茨私交不错。
  3. 当 windows CE 团队想出来抢工立项的时候,拿出来的是 PPT;但是这帮 Xbox 小组是真肝,手搓了一台原型机,然后用了几秒钟启动了 windows,这让盖茨一下惊呆了(彼时启动 win95 都是以分钟计算的)

后续还有许多宫斗,姑且不展开,但能看到想把事情办成,这些也是不得不掌握的技能。

2. Xbox(硬件)

立项后噩梦才开始,刚开始想要去收购任天堂,结果被群嘲。一圈碰壁之后发现还是得自己做,毕竟微软彼时还没什么硬件经验,可想开局之难。但在设计的时候还是很有前瞻性的,一方面是接入了宽带接口,这为后面 halo 的辉煌和 Xbox live 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是拒绝了 Office 的团队(毕竟没人想在沙发上写 word ),甚至去偷了 WindowsNT 的内核(对,是偷,因为人家团队不给),然后一阵魔改核心代码只有 200k,没有变成一个臃肿的怪物 —— 不过这后来差点让盖茨撕掉他们,说好的用 windows 占领客厅呢?

不过这一切过去后他们思路倒是清晰,先搞定开发者。所以第一站选择了GDC(The Game Developers Conference),先进的打光技巧,物理效果等各种让开发者眼前一亮的特性,一下子就和 PS2 分庭抗礼了。

3. Halo (内容)

微软其实捡了一个大便宜 —— 343 工作室的 《Halo(光晕)》。关于这个工作室还有个插曲,本来他们一直是为苹果开发的,但是由于当时资金周转问题,果子也没有给他们什么帮助,这时候微软就跳出来截胡了。这个游戏在当时的历史地位是,**把第一人称射击游戏,从 PC 带到了主机。**在此之前大家都是觉得键盘鼠标才能有精细化的操作,手柄怎么玩呢?(其实当时我都有这种困惑)。

《Halo》有多可怕呢?这是娱乐行业中,游戏销售额首次能比肩和电影相比,而之后的续作销量更是一起绝尘。

第一人称射击游戏最爽的其实还不是刷剧情,而是一堆人在一起联网,想想当年 CS 火爆网吧的时代。在《DOOM 启示录》这本书中也能看到,PC 玩家因为《DOOM》的联机导致生产力大幅下降,无数人沉迷其中,甚至盖茨为了推广 windows 都要去给《DOOM》站台。

还记得上面提到 Xbox 添加到以太网接口么?当《Halo》能通过这个以太网接口进行局域网联机之后,整个热情就被点燃了。当时年轻人就是搬着主机和电视跑到朋友家昏天黑地的联网,一时不知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