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原始链接:https://forum.ssv.network/t/dip-34-incentivized-mainnet-program-revision-3/1908
对于不熟悉的同学,先补充一点背景。
1. 激励主网计划 (IMP) 的背景:为什么需要激励?
- 网络启动和推广:任何新的网络或技术都需要用户和参与者来启动。IMP 的目的就是通过提供额外的 SSV 代币奖励(以 APR Boost 的形式),激励早期的验证者、运营商和集成商(如 Staking Pool)采用 SSV 技术,将他们的验证者迁移到 SSV 网络上运行。
- 吸引流动性和验证者:验证者的数量和他们所代表的总质押 ETH(TVL - 总锁仓价值)是衡量 SSV Network 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IMP 通过真金白银的奖励,直接推动这两个指标的增长。
2. 理解 DIP-34 修订提案的关键点
现在我们来看 DIP-34 Revision #3 的具体内容,结合上面的背景就更容易理解了:
- 动机一:支持网络持续增长
- 解释:之前的 IMP 奖励层级只覆盖到了一定数量的验证者。随着 SSV Network 的成功推广,使用 SSV 运行的验证者越来越多,快要超出原定奖励范围的上限了。如果不扩展奖励层级,后面新加入的大量验证者就无法获得激励,这会减慢网络的增长速度。
- 提案内容:因此,提案增加了新的奖励层级,覆盖更多数量的验证者(例如,扩展到 10 万、15 万甚至 20 万验证者级别),虽然奖励的 APR Boost 比例可能会随着规模增大而略微下降(边际效应),但这能确保激励措施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
- 动机二:兼容以太坊 Pectra 硬分叉
- 解释 (Pectra 的影响):以太坊 Pectra 升级中的 EIP-7251 允许验证者的最大有效余额从 32 ETH 提高到 2048 ETH。这意味着,一个大型 Staker 原本可能需要运行 64 个 32 ETH 的验证者,现在理论上可以合并成 1 个 2048 ETH 的验证者。这对 Staker 来说更高效、成本更低。
- 解释 (对 SSV IMP 的问题):SSV Network 原本的 IMP 是按照验证者数量来计算奖励和划分层级的。如果大家纷纷合并验证者,那么在 SSV 网络上运行的验证者数量会急剧下降,即使他们管理的总 ETH 数量没变甚至增加了。这会导致按验证者数量计算的 IMP 奖励大幅减少,甚至可能让大型 Staker 觉得使用 SSV 不再划算,从而离开网络。
- 提案内容 (解决方案):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提案提出将 IMP 的核心计算逻辑从**“每个验证者”转变为基于“有效余额”**。也就是说,未来 SSV 不再主要看你有多少个验证者在使用 SSV,而是看你通过 SSV 管理的总 ETH 质押量是多少。这样,即使 Staker 合并了验证者,只要他们管理的总 ETH 量还在 SSV 网络上,就能根据相应的有效余额层级获得激励。这使得 IMP 能够适应 Pectra 带来的变化。
- 其他关键修订的背景解释:
- 性能门槛提高 (95%):SSV 的价值在于提供高容错性和可靠性。要求使用 SSV 的验证者保持极高的性能(95% 的在线和正确证明率)是为了确保网络的整体质量和声誉,也符合 Staker 对高稳定性的期望。
- 奖励地址归属简化:随着网络发展,参与者类型越来越复杂(个人、合约等)。简化奖励归属规则可以降低管理成本和用户理解门槛,让奖励发放更清晰。
- Pectra 后的网络费用调整:这是一个技术细节但很重要。SSV 网络本身对运营商收取费用是按每个验证者收取的。Pectra 后,一个验证者可能代表 2048 ETH,但协议层还是只按 1 个验证者收基础费用。这显然不公平,因为管理 2048 ETH 的验证者占用的网络资源和价值远超 32 ETH。由于直接修改底层协议收费逻辑可能复杂且耗时,提案采取了一个变通方法:对于有效余额超过 32 ETH 的验证者,从他们的 IMP 奖励中扣除一部分,模拟他们应该为超出部分支付的网络费用。这是一种在激励层面对成本进行再平衡的务实做法。
总结
这份 DIP-34 修订提案是对 SSV Network 激励计划的一次关键调整。它不仅仅是为了“发钱”,更是为了:
- 保持增长动力:通过扩展奖励范围,继续吸引更多验证者加入 SSV 生态。
- 适应外部变化:主动调整自身激励机制,以兼容以太坊核心协议(Pectra)的重大升级,确保 SSV 在未来 Staking 格局中的竞争力。
- 优化内部机制:提高对参与者的性能要求,简化奖励流程,并预先处理 Pectra 可能带来的费用结构问题。
理解这些背景后,就能明白这份提案对于 SSV Network 的持续发展和适应未来挑战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