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个角度看潮州,除了吃还有这些

潮汕被称为每一个吃货必去的圣地,提到潮汕就是吃吃吃,出发前我也跟大家一样,逛完之后才发现,潮汕除了吃,还有很多东西!那今天随我从另一个角度看看潮汕吧! 嗨~大家好,我是飞帆飞帆,一个什么都喜欢研究、装修过几套房子以及两千平米办公室的家电数码爱好者。

潮汕的过去与现在

我初识潮汕是在小时候看电视剧《我来自潮州》,它讲述了潮州人在外拼搏的故事,主题曲《胜利双手创》的旋律至今还在脑海里,尤其是那句: 前路哪怕是掀起万丈浪 挺起胸往前勇闯 让我从小对潮州人充满了坚韧的印象,也记住了那句:“哇系九揪样”(我是潮州仔)。 当下说的“潮汕”指的是潮州、汕头、揭阳等区域的统称,在古时统称为潮州(1991年才划分的三市)。潮汕地区与广州虽同省,但与粤语文化有一定的差异。 战国时秦国攻下岭南地区并设南海、桂林、象郡三郡,从此该区域正式纳入中原版图,驻扎下来的秦军与原住民成了最早的广东居民。而后闽南地区逐渐南迁进入目前的潮汕、海南区域,也由此在岭南形成了独特的潮汕文化。 潮州街头 因为三面环山,潮汕区域在古时与中原区域沟通并不方便,早期这里还属于“百越”,区域不是很发达,但也避免了许多中原战乱,但这不代表潮汕地区就是巴适的鱼米之乡。 牌坊街 比如《潮州府志》有记录明万历四十六年的台风灾害,留下"海水暴涨,浮尸蔽海"的血色记忆; 明代为了抵御倭寇防范沿海势力与海外勾结,以及重农抑商的观念,开展了禁海政策,"片板不许下海"的禁海令让潮汕区域面临巨大的生存问题; 清代借鉴前朝禁海政策,再加上防范明郑势力的需求,清朝还颁布迁界令,要求潮汕区域沿海50里内成为无人区,《迁海图说》中记载"炊烟断绝,流民载道"的惨状; 清初明郑与清军在潮州有较多战事,给潮汕区域带来较多伤害; 清末,大量被卖、被骗到南美洲的华工(卖猪仔),许多都来自于潮汕区域; 再加上三面环山一面靠海的特性,野兽、山贼、海盗出现几率极高,而出海捕鱼,危险系数也远比务农要高很多,潮汕百姓的历史,是人类与天灾、人祸、政治压迫不断抗争的缩影。 而山海围城里的潮汕人民在历经这些苦难后,形成了敬仰强者、崇敬神明的精神方舟。 与其他区域不同的是,潮汕地区对强者、神明的崇敬并没有排他性,比如神明有妈祖、三山国王、安济圣王、公婆神、土地公、天公(玉帝)、珍珠娘娘、玄天上帝等,涵盖了天地神明、佛道诸神与民间俗神等多个领域。 人间英杰有关公(关羽)、韩公(韩愈)、陆公(陆秀夫)、双忠公(张巡、徐远)、梁山好汉等,这些历史人物因其忠义或曾给潮汕区域带来贡献也被民间敬仰。 牌坊街居民家门口的壁画 我想,如果神明是对不可控的天地一种敬畏,那对人间英杰的敬仰或许是潮汕百姓为灵魂寻找一个锚点吧。 理解了这些,你就明白潮汕的庙宇祠堂里,屋檐廊壁上,会有那么多神明、英杰以及典故,再去看庙会、巡游等活动,才能浅浅的理解潮汕人民对和平安定的渴望。 青龙庙会 而让人诧异的是,同样是从小被长辈带着一字一句在心里默念许愿进行祈福的潮汕年轻人,并没有像我一般有排斥心理,因为无论是英歌舞、巡游等各种活动,都有着大量年轻人的身影。 青龙庙会小英歌队 或许这就是一种民俗差异吧。

第一站:潮州

从南宁出发到潮州差不多1000公里,开车需要10.5小时,这种千里奔袭极耗体力,因此我们中途专门有去珠海游玩,不过这是另一个文章的故事,这里暂时直说潮汕区域的第一站:潮州。 网上关于潮州细节的攻略很多,我讲一些重点。 牌坊街附近 潮州虽然是潮汕的文化中心,但:它并不是一个旅游型城市。 无论酒店房间的数量、餐饮的接待能力、公共交通的运输能力,甚至是街道与景点的容纳量,都没法同一时间接待大量的游客,这也是某书上春节去潮汕后大呼吃亏的原因。 所以节假日来要做好心理准备,能错峰去玩最好了。 牌坊街路边的壁画 潮州能看的非常多,但大多都隐在街市之中,到处走走能有很多惊喜。 官方整理出来的7个都属于非常有代表性、有保护意义的景点,但要注意开放时间哦。 潮汕并不大,7个景点都在潮州古城范围,特种兵一天就可以走完! 景点的门票是我去过的城市中最便宜的了!而且有节假日通票,主打反向的“来都来了”,给大家玩个爽吧! 不是节假日通票59元,三天有效(单个景点只允许进入1次),潮州文旅这一点非常值得学习啊! 景点人最多的就是广济楼与广济桥。 这两个景点都是修复过的,人超多,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浮桥,主要使用桥梁与浮桥(船)方式连接,走人时浮桥接好,通船时浮桥撤走。 驸马府比较特别的是保留了北宋时期建筑格局和风格,走一走就能发现古人的生活空间与环境,并没有影视剧里面夸张的开间与宽敞。 最让我纳闷的是门槛,厅房的门槛高度在五六十厘米,妹子168cm跨过去都觉得比较辛苦,古代人普遍不高,每次走这个不累么? 其他几个景点儒学宫、北阁佛灯都各有特色,虽有部分修复但大多都保留特色,不是那种很没有调调的瞎整,都值得去逛一逛。 已略黄公祠能看到国内顶级的金漆木雕工艺,代表了明清时期民间工匠的最高水准。 同样石雕也是有着不错的欣赏价值。 [图片] 潮州古城及周边道路没有很宽阔,开车与打车都不是非常方便,再加上景点比较集中、地方并不大,租一辆电动车是游玩最好的方式,沿途还能欣赏千年古城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样子,很是特别。 除了这些景点外,潮州还有不少值得玩的东西。 潮州古城是真正把古城与生活融合得最好的一个城市,有别于各地要么“修建全新古城”、要么“古城重建独立成景点”的两种方式,潮州并没有因为旅游大热后去做这些改变,而是在把众多的古宅、旧院子进行合理改造,尽量的融合避免突兀,有着非常强烈的文化自信感。 于是你会在古城里随便进一个景点或是店铺,抬头门梁上的神明、门窗上的痕迹,都是这里原来的样子,真实又满是历史感。 牌坊街是潮汕古城的主干道,顾名思义以牌坊为主的街道。 作为粤东的政治中心,自宋代以后潮州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开始树众多牌坊以用来表彰杰出人才的功勋,据史籍记载潮州曾有牌坊91座,其中39座坐落在太平路(目前的牌坊街),而太平路这一带正是曾经潮州达官贵人所居住的街道,因此牌坊街交错的小巷子里,有着各种明清时期官员的府邸。 这一整片区域坐落着大大小小的古宅,他们的后人或拆除重修、或修缮、或改造作为民宿/咖啡厅、亦或因为离开而遗弃,随便的逛一逛,民宿咖啡厅钻一钻,修补了过去十年各种古城对我造成的伤害。 真正住人的、并在使用的旧宅子,是不是很有味道? 来潮州一定住一个晚上的古城民宿,真的很特别。 潮州另外一个可以欣赏的,就是各种庙会与营老爷(迎老爷)活动,尤其是春节前后会比较密集,这是一种民间社团组织,由大家捐钱举行的民俗活动,一般是从庙中抬出神轿并进行巡游祭拜等活动,巡游中有比较多样化内容,今年春晚的英歌舞就是其中之一。 营老爷各村镇市都会举办,前往参观完全是免费的。 这是我做攻略时候,网上有人收集的部分活动信息,可以看到大都是在村里举行,各社区与城区也有相关活动,数量非常多。 我这次是冲着安济圣王营老爷巡游活动来的(也称青龙庙会),安济圣王在潮州俗称大老爷,是以三国时期永昌府丞王伉为原型,这活动在潮州有极高的地位,当天早上8点30开始,7点巡游路线上就有人占位置了。 整个巡游队伍非常多样化,有舞龙、舞狮、旗队等各种表演。 而在我原本观念中,两广地区重男轻女观念在活动中完全不存在,除了舞狮舞龙这种极需体力的项目外,不但不少表演中有女生存在,也有专门的女子队列,非常厉害! 另一个特点是,队伍里面大量年轻人,在传统的活动里面很少见。 相信这与从小就把民俗文化引入生活里是脱不开关系的。 小小英歌队! 巡游队伍中会不断有人组织喊口号,主要是潮州话的:兴啊!旺啊!顺啊!,围观游行的当地群众就会跟着一起呼应,气氛极好。 整个巡游看完要差不多1小时,超值得去看一看。 除了巡游外,供奉安济圣王的青龙古庙也值得看,这个俗称大老爷宫的地方就在潮州古城旁边,能看到只在台湾与闽南地区才有的嵌瓷工艺,这是起源于明朝万历年,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手艺,主要是通过剪切瓷片来给泥人上色,使其光亮度极高。 我去的时候恰好是阴雨天气,没法拍到天蓝瓷亮的效果,甚是可惜。 大老爷宫内还有代表潮州特色的木雕、潮绣等物件,是潮州民俗文化、民间技艺的绝佳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