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q43.blog/post/4870

最近,西瓜视频、 B 站和爱奇艺又在争“谁是中国的 YouTube”。

YouTube 可以说是中国长视频公司的圣杯了,土豆、优酷、六间房、56.com、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爱奇艺到现在的B站和西瓜视频。

中国所有存在过的视频网站,除了乐视之外,都曾在某个阶段里想把自己打造成“中国的YouTube”。

但它们不是失败了,就是正在迈向失败。

YouTube 是什么?

在用户的眼里,YouTube 是开放的视频社区,是可以跳过广告的大慈善家,是功能设计一流的顶级产品,是如抖音一般精准的长视频推荐流。YouTube 是所有视频用户的应许之地。所有长视频网站如果体验不好,一定是因为它“不像YouTube”。

但 YouTube 不是慈善组织,作为一门生意,YouTube 的本质是什么?是精准的广告投放吗?是超高比例的创作者分成计划吗?是厉害的自制频道吗?

都不是,YouTube 的商业逻辑很简单:一个几乎不用交网费的视频网站。

视频行业的服务器与带宽成本之殇

如果你对视频行业的服务器成本有基础认知,可直接跳到第二节。

为什么此前中国的视频网站做 UGC 或 PUGC 都失败了?因为服务器和带宽成本扛不住。

为什么抖音 2016 年刚上线的时候只允许 15 秒短视频?因为服务器和带宽成本扛不住。

为什么微信朋友圈到 2019 年年末才从允许 10 秒短视频,上升到依然捉襟见肘的 15 秒短视频?因为服务器和带宽成本扛不住。

在 2012 年每日经济新闻的一篇文章1中,将当时的中国视频网站分为这四类:

第一类是优酷与土豆,以UGC(用户分享内容)加长视频正版内容的混合模式;第二类是以56网、 酷6为代表的UGC模式,专注用户分享内容和互动;第三类是以爱奇艺、 腾讯视频、搜狐视频等为代表的正版高清派;第四类是以激动网、第一视频为代表的视频资讯类。

现在回顾,你会发现第三类以正版内容为主的视频网站成为了目前的主流,第一类里UGC和正版剧集都要做的优酷土豆合并之后,事实上也成了第三类。第二类以UGC、PGC和社区为主的视频网站已经死绝了……

哦,不对,是死了一轮,现在 B 站是第二轮。

具体的,我们看看土豆网当时的数据:按照土豆网 2011 年的年报显示,当年土豆网的服务器带宽成本是 1.802 亿元,占营收成本的 42.1%。也就是说,土豆网的成本有接近一半付给了运营商。按艾瑞咨询当年发布的报告,土豆网当年的月活用户在 1.93 亿。2

在这里,我们将两者除一下,瞎编一个全新概念用于比较带款服务器成本的通胀:“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太特么长了,以下简称叫IROI)”。